张烨霖回头看去,站在自己身后的正是万和言。
“言哥哥,你怎么来了?”
“我看你一直不来吃饭,就过来找你。”万和言笑道,其实他是听人说张烨霖在门口被人为难了,过来帮忙的。
“不知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啊?”万和言又问了一句。
“我是张烨霖的小叔,你是?”张弘益看这人穿的是上好的布料,想着也不是普通人,连语气都变了。
“原来是小霖霖的叔叔啊,不知您找霖霖有什么事吗?”万和言反问。
“也没什么事,就是…”
不等张弘益说完,就被万和言打断了,“既然您没什么事,那我就先带小霖霖走了,我们吃过饭还要讨论一些事情呢,失陪了。”万和言笑道。
“小霖霖,我们走吧。”万和言搂着张烨霖的肩膀走了。
张弘益想拦也没拦住,开口大喊,“张烨霖,你给我回来,我话还没说完呢。”
回答他的只有两人越走越远的背影,张弘益不甘心,想硬闯,被看门的小厮拦下了。
“砰”的一声关上了书院的大门,张弘益被拦在外面,狠狠的拍打了几下门,没人应声,只好回家去了。
“小霖霖,以后再遇到这种事记得找人告诉我,不要一个人扛着。”万和言对张烨霖是发自内心的喜欢,再加上有四海酒楼和张君觅这层关系在,他当然会不遗余力的帮忙。
“我知道了,谢谢言哥哥。”张烨霖努力的挤出一张笑脸。
“好了,我们先去吃饭,有什么事吃完饭再说。”万和言轻拍了拍张烨霖的肩膀。
“嗯。”
张弘益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,“相公,怎么样了?”郑氏见张弘益回来了,立马迎上去问。
“别提了。”张弘益烦躁的甩开了郑氏的手,转身回屋去了。
见张弘益的样子,想着是事情没办成,她也不去打扰,收拾了一下就回了娘家。
郑氏娘家是镇上的,她爹郑相源是秀才出身,在张弘益的书院里教书。
“娘,我回来了。”郑氏回家就看见王氏在院子里做活。
“你怎么自己回来了?”
“我在家没事,就回家看看。”
“女儿回来了。”郑相源从屋里出来。
“爹,你怎么在家呢?今天没去书院啊。”郑氏没想到爹也在家。
“我今天身子不舒服,就在家歇着了,你回来干什么?是不是女婿去荣岳书院读书的事成了?”
郑相源早年考了秀才之后,就停滞不前了,考了好多年也没考上进士,年纪越来越大,也就放弃了。
当年他就是看着张弘益年纪轻轻就考了童生,这才把女儿嫁给他,没想到过了这十多年他还是个童生,毫无长进,还不思进取,他早就对这个女婿不满了。
前不久听女儿说他的小侄子在荣岳书院读书,他这才想了个主意,让张弘益也去荣岳书院,那可是最好的书院了,也许去了荣岳书院还能考个秀才回来,也不枉他耗费了半生的心血栽培这个女婿。
“没有,我婆婆去找了他二哥,他们不愿意帮相公,今天相公又去荣岳书院找了小侄子,那孩子平时就是个软弱的,没想到现在也硬气起来了,相公碰了钉子,正在家生闷气呢。”郑氏说道。
“唉,你那个婆婆就不是个好相处的人,从前虐待她家老二,如今人家不帮忙也情有可原,既然去不了荣岳书院就算了。”郑相源摇摇头,看来还是自己看走了眼,张弘益就不是读书的命。
“你回去跟你相公说说,这书就别读了,我在书院里活动活动,让他在这里教书也能养活你们一家子。”
郑氏嘴上答应着,心里却是不同意的。
“好了,你回来这么长时间也该回去了,不然女婿找不到你该着急了。”王氏说道,“我去外面买个菜,我们一起走吧。”说完就拉起女儿往外走。
郑氏看出来娘是要跟自己说事情,就乖乖的跟着走了。
“女儿啊,你可不要听你爹的话啊,女婿要是不读书了,你们还哪有银子了,你那个婆婆就是个死性子,一心让你相公考取功名,给你们吃给你们花,可不能放着这么好的生活不要,学你爹去教书啊。”
王氏继续说,“都说穷秀才穷秀才的,那可不是说着玩的,秀才虽说能免了徭役,可到底不能做官,只能做个教书先生,每月没有多少银子的,你看你爹,教了一辈子的书,也没落几个钱,要不是有你和女婿帮衬着,我们怕是要饿死了。”
“你那个婆婆啊是个糊涂的,只要她不断了你们的银子,你们就安心的在镇上住着,才别管那些考不考功名的事。”
“我知道了,娘。”郑氏也不是个傻的,他们一家就是靠着家里给的银子生活呢,要是相公说不念书了,以后家里的银子就要断了,她可不想去干活来贴补家用。
“乖女儿,你记住就行。”王氏拉着郑氏的手,“我的女儿是个有本事的,嫁的好,女婿还这么疼爱你。”
郑氏一脸笑意,“娘,我跟你说,前两年相公买了间铺子,地段非常好,我们租出去了,一年要收近百两租子呢。”
“铺子?”王氏张大了嘴巴,唐水镇上的铺子可是寸土寸金,能买个铺子可不得了了。
“我们这些年存了不少的银钱,前两年相公一咬牙买了间铺子,没想到竟然赚了这么多呢,相公把家里的银钱都交给我保管,连在钱庄开户都是我的名字呢。”郑氏话语里掩盖不住的甜蜜。
“女婿可真是疼爱你啊,前些年女婿就花了大价钱把你们租的院子买了下来,这又买了间铺子,还让你管着银钱,你呀,这后半辈子就等着享福吧。”女儿过的好,王氏心里也高兴。
“娘,买房子和铺子的事我们谁都没说,你也别出去乱说,省的让我婆婆和嫂嫂知道了闹腾。”郑氏说道,这事原本就是偷偷做的,只有他们夫妻两人知道,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,怕是要在背后说他们的闲话。
“我知道,你就放心吧,我不会出去乱说的。”
郑氏和王氏分别了,回到家里看见小丫鬟正在院子里忙活,就问,“老爷呢?”
“太太,老爷在屋里歇着呢。”小丫鬟回答。
郑氏点点头就回屋里。
“相公?”郑氏试探性的喊了一声。
张弘益转过头来,郑氏从他脸上看出他已经没那么生气了,就走了过去。
“相公,饿了吗?要不要吃点东西。”郑氏站在张弘益后面,轻轻给他捏捏肩膀。
“不饿。”张弘益回答。
“相公,我刚才回了一趟娘家,爹问你去荣岳书院读书的事怎么样了。”
“爹没去书院吗?”
“爹不舒服,就在家歇着了。”郑氏说道。
“那爹没事吧。”
张弘益对郑相源不仅尊重还很感激,当年郑氏也算是镇上小有名气的美人,许多人都想去郑家提亲,其中也包括张弘益自己,那时自己已经考取了童生,多亏郑相源看得起自己把女儿嫁给了自己,知道自己家境困难,不仅没要彩礼,还愿意每年给自己出一半的束脩。
“没事,就是关心着你换书院的事呢。”
“唉,二哥这条路走不通了,可是除了二哥,没人能帮我了,大嫂她前不久刚刚小产,心里还恨着娘呢,我去他们店里吃些东西她都要给我甩脸子,叫他们给我出钱是万万不肯的。”张弘益一脸的愁容。
他如今已经快三十了,读了十几年的书,一直也没考上秀才,自己读书的心思也淡了,可是还想要家里每个月给的五两银子,也不甘心就这样放弃,总想着再试一次,说不定就考上了呢。
“爹的意思是想让相公去书院里教书,相公你怎么看呢?”郑氏当然不想让他当个教书先生,还是希望他继续读书,要是考上了,她也能跟着享福,就算考不上,有家里每月给的五两银子供着,吃喝不愁的,当然,还是要问过张弘益的意见。
“教书?这么枯燥无味的活我才不去,况且还没有多少银子。”
想了想继续说,“我再回趟家,今天晚上傍晚要是没回来就不用等我了。”说完就走了。
“娘,我刚才去荣岳书院找霖霖了,他死活不同意,你再去找二哥商量商量,要是我能去荣岳书院,明年秋试,我一定会拿个头名案首回来,等我做了状元,你就是诰命夫人。”张弘益一到家就在李氏跟前吹风。
李氏被说动了,又跑去张乐山家里去闹,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,一路上骂骂咧咧的。
“张乐山,你就是个白眼狼,我辛辛苦苦的把你拉扯大,到现在你连门都不让我进,早知道在你小时候就饿死你个兔崽子。”
“你们一家子黑心烂肺的东西,就怕我的宝贝儿子考了功名,故意不让他读书,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。”
…
一路上骂骂咧咧的,回家就看见张老汉黑着脸看着自己。
“你咋回来了?”李氏心里不爽,连着对张老汉说话也是不客气的。
“你又干什么呢?我在码头都听见你的声音了,整天这么骂人,臭名声都传到别村去了,到时候坏了彩蝶的名声,看她怎么嫁人。”张老汉十分厌烦李氏的作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