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张老爷今天来是想买什么样的人?昨儿我们这新来了几个,都是顶好的。”
“陈婆子,有没有会做饭的?”张乐山问。
“可巧了,昨儿来的几个都是会做饭的,有几个手艺还都不错呢,您先坐着,我去后面把人叫出来瞧瞧。”张乐山也算是陈牙婆这儿的大主顾了,陈牙婆可不得上赶着巴结。
两排十几个人,男女都有,看着年龄也都在十五到二十岁中间,年龄不大,长相也算清秀,看着还算可以。
“张老爷啊,这几个是京里来的,在大户人家做活,手巧的很。”陈牙婆指着前面一排人说道。
看了看他们的花名册,又盘问了一番,最后选了两个二十岁左右的丫鬟。
“大哥,你也瞧瞧吧,铺子里总得有个使唤人。”
“张掌柜,您这边请,这边有好的,粗活细活都干得来,在您铺子里干活最好不过了。”
张乐海在唐水镇也有点名气了,陈牙婆自然不会怠慢。
“大山,这我也不会挑,你来看看吧。”张乐海显得有些局促,毕竟他也是第一次来牙行,也不会看人。
陈牙婆把花名册送到张乐山手里,“张老爷,您瞧瞧,这些都是不错的。”
半天挑出了五个人,两男三女。
“就他们五个吧。”
“哟,张老爷眼光就是毒啊,这个可是酒楼里来的,本事不小呢。”陈牙婆把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子推了出来。
“就他们几个吧。”
“好好好。”陈牙婆可高兴坏了,一下子买了七个。
“再给我找两个聪明伶俐的,会说话逗趣的。”张老汉身边也不能没人跟着,买两个人随身伺候着,也能放心些。
“是给老太爷买个使唤的吧。”陈牙婆一眼就看出来了,“我看老太爷年纪也大了,不如找几个年轻点的小伙子,心细。”
“带过来看看吧。”
张老汉一听是给他买使唤人,立马不同意了,“大山,我还没老到让人伺候的地步呢,就别浪费那银子了。”
“爹,你年纪大了,这要是不小心滑一跤什么的可怎么办,还是得有个人在身边跟着,我们也好放心。”
陈牙婆带了七八个年轻小伙过来,张乐山还在和张老汉说理。
许静云接过花名册,一一看过之后,又仔细看了看那几个人的穿着打扮,盘问了一番,留了两个人。
“爹,这两个人我都盘问过,是个靠得住的,你就在身边带着吧。”许静云也劝道。
见儿子媳妇都来劝自己,也就不好在拒绝了。
这一下子买走了九个人,可把陈牙婆乐坏了,算盘噼里啪啦的打了起来。
“一共是二十六两,抹去零头,您给二十五两就行。”
价格还算可以。
“张老爷,这次还立私契?”
“这五个人立官契吧。”张乐山指着那五个人说道。
“好。”
在牙行立了契,签了字,摁了手印。
“大哥,这几个人你带着去官府立契吧,时候也不早了,我们和爹就先回去了。”
“行。”
来的时候五个人,走的时候多了几个,马车也坐不下。
“墨竹,你带着姑娘他们坐马车,我和太太坐村里的驴车回去。”张乐山吩咐道。
“是。”
两个男人和墨竹一起坐在外面,张老汉,张君觅姐弟俩,还有两个丫鬟坐在车里。
马车慢悠悠的走着,张烨霖嘴里不停,说着在学院里发生的趣事,搞得张老汉和张君觅大笑不止。
“吁。”马车停了下来。
墨竹放了凳子,等着车上的人都下来了,才跟在张君觅后面进了家门,马车就交给了大壮。
“大壮叔,我爹呢回来没呢。”张君觅转头问。
“回了,刚进屋。”
他们走的是新修的官道,李爷爷的驴车走的是老路,不一路走,也不知道谁先到家。
春梅已经烧好了热水,“一路上也怪冷的,喝口热茶暖暖身子。”
给墨竹灌了汤婆子,让她坐在炉子边上暖着,一路赶着马车,身上肯定冻的不轻。
新来的四人跟着进了屋,跪在屋里,等待着分配。
“你们按顺序报了名字吧。”春梅此时一副大管家的样子。
要不是看见春梅眼神一直往许静云那边看,连张君觅都以为换了人呢。
“奴婢慧儿。”
“奴婢芸儿。”
“小的阿童。”
“小的娄青。”
“你名字冲撞了太太,自行改了吧。”春梅指着那名叫芸儿的丫鬟说道。
“请主子赐名。”
“慧心巧思,你叫慧儿,那你便叫巧儿吧。”许静云开口。
“奴婢巧儿,谢主子赐名。”
“你们二人以后跟着我在厨房做活,起来吧。”
“是。”
“你们二人以后跟着老太爷,只照顾老太爷的衣食住行,其他事无需插手,起来吧。”
“是。”
“你们先跟我熟悉一下,省的以后乱了规矩。”
四人规规矩矩的跟在春梅身后。
“娘,春梅姨今天很不一样啊。”张君觅自然知道是许静云的功劳。
“家里人越来越多了,阿贵不在,她也该立起规矩 给下人们摆摆架子了。”
新来的两个丫鬟做饭的手艺确实不错,只跟了春梅几天就能独自掌厨了,春梅也不每天忙着做一大家子人的饭菜。
张君觅让铁子帮忙做的东西也做出来了,是一把摇椅,就在廊下放着,平日张老汉就躺在上面晒晒太阳。
今天怕是晒不成了,一早上天都是阴沉沉的,风呼呼的刮着,还没到中午天上就开始飘雪花,一连着下了好几天。
“今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,冷的厉害,还没到腊月就已经下了两场大雪了。”张乐山刚从外面回来,跺了跺脚上的雪。
“前几天去江南那边的船现在应该到了吧。”张乐山开口,前几日有船下扬州,他就托人捎了封信去扬州给老三,让他们今年回来过年。
“算着日子,信应该已经到他们手里了。”许静云帮忙扫去张乐山头上的雪花。
“这天总是下雪,怕再晚了他们赶不回来。”
“你就别担心了,我瞧着这雪快停了。”
果然,雪下午就停了,地上白茫茫的一片,猴子带着一群人在院子里扫雪。
“霖霖,我们去堆雪人吧。”
书院的先生去了京里,还没回来,学生们也只能在家多休息几日。
“好啊。”
后院里种了白菜,没有地方玩了,姐弟俩就在大门外堆了两个大雪人,像是镇宅的石狮子。
“要是后院没种菜多好啊,我们还能在后面打雪仗呢。”张烨霖开始想念在后院玩雪的时候。
“那时候大姐和大哥都在家,还有少卿哥哥也在,唉,也不知道大哥什么时候才回来,我都想他了。”
张烨霖蹲在门槛边,团了几个雪球,扔出去好远。
不说还好,一说出来,惹得张君觅也有些伤心了,大哥走了快一年了,也好几个月没见楚少卿了,还好张若思十天半月的会回来一趟,姐妹俩也能京城见见面。
姐弟俩伤心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。
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大晴天,张君觅像是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被放了出来,和村子里的孩子们玩起了捉迷藏,在整个村子里乱跑。
可苦了墨兰,这几日墨竹出去办事了,都是由墨兰跟着的,张君觅玩捉迷藏满村子乱跑,她也只能跟着,还不能跟的近了,被别人看到连带着张君觅也要被找到,要是跟的远了,生怕张君觅出了什么事。
要是在以往,墨竹都是随身跟着,只是隐藏了起来,不会被发现,至少凭着这群孩子是找不到她,可墨兰没墨竹这本事,才一会儿功夫就已经满头大汗了。
日日盼夜夜盼,终于把墨竹盼了回来。
“墨竹姐姐,你可算是回来了。”墨竹前脚刚进门,墨兰就扑了上去,“我都想死你了。”
“你是想我回来接了你的差事吧。”墨竹毫不留情的说实话。
“呵呵,这也是想啊。”
“姑娘呢?”
“哎呦,瞧我这脑子,姑娘在书房写字呢,叫我出来拿些东西吃。”墨兰一拍脑门,赶紧奔着厨房去了。
墨竹也没耽搁,直奔书房。
“姑娘,我回来了。”
“墨竹,回来的比预想的晚了几日,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?”
这两年,手里有了余钱,在外面置办了不少庄子田产,这次派墨竹出去就是去收账了。
“没什么,就是这些天总是下雪,路上不好走,耽搁了几日,账收的还算顺利。”
墨竹把厚厚的一摞账本放在桌子上,“这是庄子上和铺子的账本,今年是个丰年,庄子上收成很好,各个铺面的租子收的也顺利,算起来总归是九千七百八十七两六钱,都存在了八方钱庄,这是票据。”
“这么多?”张君觅没想到才一年,就赚了近万两银子。
她不知道的是,她手里的铺子并不是全部租了出去,有些铺子都是做着生意的。
当时买铺子的时候是万掌柜帮的忙,她只说了买铺面租出去只收租子不做生意,可万掌柜拿出来的房契大都是楚少卿名下的,这当然是楚少卿授意的,这些铺子地段都是极好的,收益自然不会少。
张君觅自然是被蒙在鼓里的,不知道楚少卿和万掌柜的“小动作”。
“看来我有的忙了。”张君觅拿起最上面的一本账本,翻开来看,只觉得头疼,虽然许静云交过她算账看账本的本事,可这么多账本,要想看完也是个大活计。